旁边是宝玉写的批注:要知尤物方如此,莫作世俗中一味酸妒狮吼辈看去。
果然宝玉还是知她护她的。黛玉见得此批注,心头一软,禁不住又要落下泪来,然而泪似乎生前流尽了,如今竟半点泪珠也无。
另一方面,黛玉也是百思不得其解,这是什么书?难道有人把他们之间的故事都写下来?是三妹妹吗?还是其他人?可是他们又有何德何能可以留名青史的呢?既不是梁祝,也不是刘兰芝,更不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。
黛玉压下心中疑问,接着顺着宝玉的视线往下看,只见其下接着评到——足可见其以兰为心,以玉为骨,以莲为舌,以冰为神。真真绝倒天下之裙钗矣。
黛玉又是羞,又是喜,宝玉竟当着这样不管不顾写出来,让其他人看到了,不知又要传出怎样的闲话了。何况,这让宝姐姐看到了更是不合适。黛玉一时又忧心起钗玉的夫妻关系来。无论如何,宝玉既然已经娶了宝姐姐,便该一心一意地对她,还在这里怀念自己实在是不应该,黛玉有心想拿起笔写些什么劝劝宝玉。
说曹操,曹操到。只听见“吱”的一声门响。一个六十岁上下的老夫人提着灯笼走了进来,边走边道:“爷,夜深了,安置吧。”
相比于宝玉身上挥之不去的落魄才子、生不逢时的风霜感,老夫人则端庄沉稳得多,看得出来是见过大世面,有见识的,非世家大族无此气派,不复年轻的脸上依稀看得出当年的风姿。
是宝姐姐!黛玉禁不住湿了眼眶,是她的宝姐姐。也只有宝姐姐才能在这样的境遇里处变不惊吧,站在那里,便可以安定一大家子上上下下的心。
黛玉其实也曾怨过,如果没有外祖母对母亲的许诺,自己何至于千里迢迢上京,否则以林家书香世家的家训,父亲探花的才学,是绝不可能容许自己跟宝玉七岁后还同席,丝毫不避讳的。然而,外祖母最后还是为了贾府,舍了自己。这其实也无可厚非,毕竟外祖母不姓林。而且,如今看来,果然还是宝姐姐更适合宝玉。
黛玉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,只见宝玉站了起来,把书合上,背面朝上放在桌上,把桌上的油灯吹灭,朝宝钗走了过去,两人共提一盏灯走远了。
虽然宝玉放书的速度很快,但黛玉还是一眼看到了书名《脂砚斋重评石头记》。这是何意?脂砚斋是谁?总不能是宝玉吧?为什么又叫石头记,是指宝玉那块通灵宝玉?
今日经历了太多,黛玉只感觉很累,也很不适应这种黑暗的环境,犹豫再三,还是走到书房的榻上躺下来,静静地闭目养神。睡吧,或许睡一觉起来就好了。
小剧场:
水溶:欠债还身了解一下?